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试出襄阳新优势——聚焦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展望篇

2017-10-16 8:50:42      点击:

    与很多内陆地区一样,对外开放是襄阳的短板。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跻身国家3.0版本的自贸区俱乐部,让襄阳站在了全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精耕‘试验田’,打造‘新高地’,试出最好‘发力点’,找到真正的‘话语权’。”襄阳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努力打造汉江流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未来3年到5年,襄阳片区将大胆探索,在试验中形成制度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大通道、大通关建设,建立开放上的比较优势;放大投资环境、政策优惠的比较优势,培育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在培育制度、开放、产业比较优势中形成襄阳的人才优势。

  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我们建设自贸区,不是简单地建几个仓库、引几个项目,而是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形成既‘接轨’国际规则又符合国情、省情、市情,既提高服务效率又要让投资者认可、满意的制度体系。”市委书记李乐成在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上这样明确指出。

  自贸区是制度创新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主题,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而进行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外商投资、服务模式、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改革,从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既是自贸区建设遇到的挑战,也是重点改革突破的方向。

  今后,襄阳片区围绕过去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中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围绕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在改革创新中已经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湖北自贸区总体规划确定的170项改革任务,从破解融资难题、人才短缺、经济流量不足、开放平台建设滞后、科技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出发,不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经过3年至5年的改革试验,襄阳片区将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创新转型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业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汉江经济带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把襄阳片区建设成特色鲜明的自由贸易园区,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9月8日,记者在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海关窗口采访时,遇到中日龙(襄阳)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业务部工作人员雷云前来办理即进即出业务。雷云告诉记者,以前要把货拉到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办理,现在在襄阳就可办理,节省了物流成本和时间。同时,因为“入园即退税”,节约了退税时间,方便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随着多项制度的创新,襄阳片区将续写华章,企业办事更方便,流程更明确,效率更高。

  下一步,襄阳片区将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目录化、便捷化建设;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探索“多证联办”“网上并审”,实现“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多证合一、一次发证”,真正实现从“减证”到“简政”;探索减少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深化投资管理改革。

  襄阳片区承接湖北省向襄阳片区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个清单”,督促各部门积极履责;建立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差异化责任免罚清单为核心的“三张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实施清单动态管理,推动政府服务模式创新。

  今后,襄阳片区还将建立健全以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着力打造以行业监管为基础、协同监管信息网络为支撑、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为方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多措并举促进贸易便利化

  从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来,自贸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引领中国开放发展的“第二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载体。

  未来3年,襄阳片区将通过海关和检验检疫制度的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开发高地,把襄阳片区建设作为提升襄阳经济外向度、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

  襄阳片区将深化通关监管制度改革,未来3年到5年,将保税物流中心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试行企业“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助审放、重点稽核”的通关征管作业。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进出口产品在报关、通关、结算、拍卖、仓储等方面和保税、非保税等领域服务的便利化。

  推动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创新。在进出境“一线”实施检疫和重点敏感货物检验,在进出境“二线”实施检验、检测和监管。完善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实施企业信用等级差别化通关管理模式,推动建立检验检疫证书国际联网核查机制。简化原产地证书办理流程,实行无纸化申报和签证一体化。探索建立跨境电商产品溯源平台,试行进口农副产品快速检放模式。

  着力打造“四港(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水运港)一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汉江流域国际物流中心,大力推进铁、陆、空、水多式联运。大力发展襄阳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积极争取中欧班列在襄阳设立节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对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襄阳机场一类航空口岸的申报与建设,加快襄阳铁路口岸的搬迁,提升超大超限货物的通关、运输等服务能力。

  襄阳片区将培育贸易发展新载体,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互联互接,推动“互联网+外贸”发展,共建网络化“一带一路”区域性产品网络销售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打造服务外包示范产业园。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或营运中心、投资中心等。

  在9月26日召开的第三届汉江流域城市党报论坛上,襄阳市副市长张小帆以“携手成长、分享未来”为主题,介绍了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他表示,通过中西部地区自贸区的建设,将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打造中西部改革开放的高地。经济是开放的,市场是开放的,要通过自贸区的建设体现对外开放高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培育优势产业增加新动能

  8月中旬,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与深圳沃特玛创新联盟签约,联盟数据从“阿里云”转至“天翼云”。后期20多万台新能源汽车的云网融合数据将全部加载到“天翼云”上,助力深圳沃特玛创新联盟构建一个新能源绿色运输产业生态链,实现纯电动汽车运营的有效管理。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功签约,将助力襄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云化”发展。

  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是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在第三批获批的自贸区中,湖北自贸区将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其中,襄阳片区将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贸区。

  未来3年到5年,襄阳片区将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引导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等高端装备产业向片区集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丰富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种类,加大对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支持;打造中部地区信息中心港,建设中部数据云中心,形成以云应用、云计算为核心的大数据处理存储中心,建设以云制造、云政务、云物流、云检测等为核心的大数据应用中心;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建设“一带多点、联动发展”的汉江流域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铁路物流基地、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商品交易平台等;加快发展检验检测产业,鼓励检测机构开展国际互认,实现“一次检测、多张证书、全球通行”,以襄阳检测认证产业园为载体,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聚集区。此外,促进“设计+”“旅游+”“物流+”“养老+”“商业+”等新型服务业发展。

  襄阳片区还将通过加大金融业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支持跨境投融资业务等措施,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通过支持科技制度创新、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等措施,深入推进创新创业。

  襄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所在,即潜力所在。借助自贸区这一新的发展平台,立足新的起点,坚定改革决心,务实改革举措,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的未来令人期待。

     [来源: 襄阳日报 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刘晓羽]
QQ: